1894年7月25日,日本方面不宣而战,袭击了朝鲜牙山口外清军雇用的营商运输船只“高升”号。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9月15日,日舰队从海上配合陆军进攻平壤,驻平壤的清军将领左宝贵阵亡。清军从平壤撤退,渡江退至九连城、凤城一带。9月16日凌晨,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18艘舰船,由大沽起锚护送援军,午后抵达大东沟,也就是现在的东港市,日军摸清了清舰队情况,集结12艘舰船于16日晚开至长山列岛的海面。17日,清舰队发现水平线上的日舰,才仓促迎战。
霎时间,浊浪排空、炮声隆隆、弹飞如蝗、硝烟弥漫。北洋水师舰队提督丁汝昌五叠雁阵形的船队将敌舰吉野号忽然加速转变了航向,与其他日舰组成包围圈,将我舰队的致远、经远、济远号军舰隔离了阵队,北洋舰队的五叠雁阵形被打乱,各舰只能各自为战。激战中,旗舰定远号桅杆中弹,帅旗断落,在舰桥上指挥战斗的提督丁汝昌因舰桥震落,从空中跌落,身受重伤,坚持在甲板上,鼓励士兵作战。致远管带邓世昌看到旗舰受伤,命挂帅旗冲锋在前。
双方的战斗越来越激烈,致远身受重创,舰身倾斜,几乎弹绝,邓世昌见状,对大副说:“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于是开足了马力要撞沉敌舰。吉野仓皇逃避,并向致远发射鱼雷。致远被鱼雷击中,急剧下沉,官兵纷纷跳海。大副陈金把救生圈递给邓大人,邓世昌拒不接受,并说:“阖船俱没,义不独生。”邓大人的浩然壮举,感天动地,永远铭记所有华夏儿女的心中。
战后,大鹿岛的渔民将四周漂浮的百余具北洋将士的尸体掩埋在大鹿岛上,四时拜祭。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东北大部沦陷,日本人再次入侵大鹿岛,并从大连带来了潜水员和机动船,雇用岛上渔民打捞扬威、超勇、致远、经远四艘舰上的火炮、航海仪器以及贵重物品的钢材。历经两年余,当时岛上的东口钢铁堆积如山。一次渔民李桂斌同一个王姓的潜水员到致远舰上拆船作业,王姓潜水员在舵舱内发现碗口大的铸有“致远”字样的铜牌,并发现指挥舱内有一副尸体骨架,第二天,他拿了一条口袋,潜进了致远舵舱内,把这具骨架装进口袋背上岸来,和渔民李桂斌、于永灵等人摆上香案,把尸骨安葬在东口的哑巴营上。从那以后,大鹿岛人认为那就是邓世昌邓大人的墓地了。1985年,大鹿岛人把这座墓迁到了大鹿岛东山北坡。
1995年,大鹿岛被国家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和丹东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