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刚过,空气里夹带几丝凉意,满目苍翠的青山渐染淡黄与微红,大鹿岛还是那么美!这个季节,北风渐显强势,岛前海浪反倒比夏季温和了许多,涨无声,退亦无声。然而,有关西环路的民声却随着基础工程基本完成高扬起来,尤其是毛家沟。
毛家沟是个好地方,北依峰峦三面环山,山后便是渔港,赶海、下网都很方便;南临一弯碧水,被称为“珍珠滩”。潮涨潮落总有大海的馈赠。加上这里的人劳作辛勤,舍得吃苦,家家小日子过得殷实。要说不如意,祖祖辈辈难在“路”上。大小车辆进不来,摩托车谁都买得起,但无路可行,只好望而兴叹。一条扁担男人女人出门不离身,卖海货靠肩挑,买回物品还得肩挑。“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那陡峭山坡的“之”子路,一爬就是几辈子。大人好说,孩子上学、特别是大雪封山的日子,哪个家长不是把心提到嗓子眼儿上?环岛路基础刚刚完成,还没铺上油路面呢,人们那个乐呀,73岁的李生芝大娘说:“这可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
自毛家沟北上,翻过一道山梁,缘小径曲折而下就是仅有三户人家的许家沟,巨龙般延伸的西环路恰恰在他们脚下通过。在这里居住的许传喜在养殖公司上班,近几天的工余时间他都在高兴地忙着“接轨”,他正把自家门前的小路拓宽,与环岛路对接。他家离单位只有几百米的距离,过去上班却要先从山脚爬到山顶,找到藏在山道旁的摩托车,绕个大弯子才能到公司,现在爬山越岭麽鞋底的日子结束了。
人们的欢笑是对村两委班子决策的赞许,是对克服艰险、迎难而进筑路人的褒奖。
时光追回到1999年。环岛路在大鹿岛经济振兴的脚步声中被提到村党委的日程上。“造福海岛乡亲,这是咱们的责任”,书记王成远那铿锵有力的话语掷地有声,村道班承接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要在海岸的礁石上、在海浪的咆哮中筑路谈何容易!资金不足,设备匮乏,人力有限,困难一个接着一个。但鹿岛人有百折不回的韧劲,有自力更生、愚公移山、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这就是取之不竭的动力。滨海修路不同于陆地,每前进一米,都要付出几倍的努力,“西南咀”山势突兀,海浪疯狂。几千斤重的巨石在大潮中像一片瓦砾,被轻而易举地旋进海底,修好的路基荡然无存。这段路三修三毁,在教训中终于探索出成功的经验,第四次采用立式砌石法,获得成功。旅游季节,一位道路专家造访环岛路,惊叹地肯定:“大鹿岛有海滨筑路的专家指导,教科书推荐的正是立式砌石法。”
十年筑路艰辛巨,一条玉带飘海滨。被称为“当代愚公”的海岛筑路人,谁不是一张黝黑的脸膛、一双落满茧花的手掌!游客们到大鹿岛观光,感悟的何止风光秀美,景色宜人?他们为鹿岛人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精神所震撼。2009年7月,省长陈政高、常务副省长徐卫国来环岛路调研,给予高度评价。徐卫国副省长这样说:“我们没有想到一个村,支部书记王成远带领着全村的干部加上老百姓,自力更生搞建设、搞开发,搞到这个程度确实很感人。”
环岛路建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它为进一步开发海岛旅游资源铺平了道路。那些海滨独有、海蚀形成的自然景观将令游人叹为观止。这不,游客中的雅士信步走过未开发的观光处女地,什么“千蟾聚宝”、“神龟望月”、“雄鸡报晓”、“龙飞凤舞”……信口拈来。
“战斗正未有穷期”。西环路只是环岛路的组成部分,完成的仅是基础工程,浆砌石防浪护坡刚刚开始。整个环岛路全长十公里,预计投资3600万,可谓任重道远。大鹿岛人坚信:“ 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