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山岛毗邻县政府所在地的大长山岛,最近处只有1600米。目前,跨海大桥项目开工在即,用不了多久,便会有一道“彩虹”凌空飞架,将这对姊妹岛连为一体。这是几代岛里人梦寐以求的夙愿。到那时,小长山岛将依托县城的优势,插上腾飞的翅膀!
顾名思义,大小两个长山岛均以狭长的岛屿地形而得名。论面积,两岛也相差无几,素有“大长山不大、小长山不小”之说。所不同的是,小长山岛的形状,酷似一把弯曲的鱼钩。在岛的东端,散落着一群珍珠翡翠般的小小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它们相互依托,彼此牵制,紧密依偎在一起,巧妙地构成了呈东西排列组合的天然之势。
站在大岛的制高点上俯瞰这群小小岛,恰如千岛湖的美景被复制到了北黄海,山光水色尽收眼底。为开发旅游之需要,乡政府将这里辟为自然保护区,景点借用郭沫若“小屿珊瑚列画屏”的诗句,取名为“列屿屏”,奇思妙想堪称绝版。
“列屿屏”及其周围海域,水质清碧,洞穴密布,暗礁丛立,鱼料丰富,是底层鱼类良好的栖息之地。这里盛产黄鱼、黑鱼、加吉鱼、鲈鱼等适合垂钓的鱼种。加之依山而秀、依海而幽的旖旎风光,是难得的游钓佳境。
我在长海工作期间,中国钓协已将其列为国家级海钓基地。长海国际钓鱼节的钓场,年年都设在这里,吸引众多的国内外钓鱼爱好者趋之若鹜。那年,亚西亚钓鱼联盟理事长小西和人先生来此垂钓,对钓场的环境、鱼的密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只是在服务的软硬件设施上略感遗憾。
而这,正是小长山乡政府目前工作的着力点。听说他们还有一个规划:用5年时间,将小长山岛打造成辽宁海钓第一岛;用10年时间,将其打造成中国海钓第一岛;用15年时间,使其成为世界少有的一流水准的“钓鱼岛”。多么了不起的雄心壮志!
无疑,钓鱼即是小长山岛的特色和“魅点”。
我是酷爱钓鱼的,《大连日报》登载过我的一篇题为“钓鱼”的散文,借以抒发钓鱼带给我的身心愉悦的感受。离开长海8年了,未曾摸过鱼线,一提钓鱼,心里便有一种痒痒的感觉。
这就是我选择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开始我的“周游”计划的缘由。
乘船只用了7分钟的航程,我们就跨过大小长山水道,登上了小长山岛码头。迎面而来的一幅宽大的广告牌分外抢眼,上面书写的“钓鱼第一岛,海上高尔夫”的广告词语,开始还有些迷惑不解,仔细一琢磨又不禁暗暗叫绝。
“海上高尔夫”,多么贴切的比喻,它让我倏然领悟到了钓鱼这项休闲运动的高雅品位,顿生一种回归自然的情致,越发地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这点睛的一笔,对于南来北往的游钓者,未及体验就先声夺人了。它彰显了新一代闯海人的精明之处,也让我对小长山岛有些刮目相看了。
乘车东行,在临海的绝壁之上,矗立一块巨石,赫然刻着“黄海垂钓第一岛”七个大字。这里是钓鱼活动的接待处,尚未下海,我等就已然受到游钓氛围的感染了。
高速摩托艇载着我们驶向“列屿屏”海域。那日老天也极为配合,送给我们一个难得的“镜子海”。
游艇在一明礁旁暂停了马达,4挂鱼线同时抛向水里。岛里人在船上钓鱼一般不用渔竿,直接手把渔线,凭手感判定鱼儿咬钩的状态。也许是大海跟我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半小时过去了,只提上了几条小鱼,只好放生了。
这时有人提议:要开西流了,又是傍黑儿,正是鱼爱吃钩的时候,换一个钓点再试试。大家齐声赞同,于是开足马力奔向离岸更远的地方。
游艇靠上一条大船,喊来一位护海人做向导。那人黑红的脸庞,健壮的身躯,寡言的性格,一看就知道是钓鱼的行家里手。唠起来,又得知他是我同岛同村的老乡,自然有了几分亲近。在这位老乡向导的指引下,我们的船经过七拐八突,最终拴靠在一排养殖筏上 。
向导说:“就这里,底下有一堆沉筏,指定有鱼。”我以最快的速度挂好鱼饵,第一个将线放了下去。果然天遂人愿,钩未到底,就觉得手中的线被沉沉地拽了一下,继而扯动异常,急忙收线,竟钓上来一条半斤重的黑鱼。
全船人立刻兴奋起来,纷纷抛线提鱼。我们的线上都拴着两把钩,高潮时两条鱼同时吃钩,一对一对的往上拉,摘鱼、挂饵都嫌手头太慢。有钓到大鱼的,全船哗然,你呼我应,好不热闹。
很快,一个编织袋装满了,一只水桶也派上了用场。估算了一下,至少有70余斤的重量。
老婆平生第一次出海钓鱼,自然“手聋”,有时钓到了鱼竟不知觉,一不小心还将鱼钩挂到了底质物上,待船员帮她拽上来,竟有一条2斤重的大黄鱼。就这水平,那天也有五六斤的收获。
随行的人戏说:“这海真是懂事儿,知道老领导回来了,就送他一个满载而归。” 是的,我也庆幸这次小长山之行没有白费工夫。多少年没尝到钓鱼的滋味了,此番真是足足地过了一把钓瘾。
返航了,落日的余晖映红半个天际,游艇在养殖区内左右穿梭,一幅耕海牧渔的绚丽画卷呈现在眼前。头顶海鸥飞翔,迎面清风送爽,身后浪花飞溅,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面对此情此景,我禁不住有些心神飘忽,一种翩翩欲仙的感觉油然而生。
久违了,美丽的海岛风光;久违了,悠闲的渔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