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是我国北方沿海特别是长海地域渔民的"守护神",被人们称作"马老祖".每年农历六月十六,是马老祖的诞辰.
马祖,也叫马老祖,马痴子.相传是长海县广鹿岛人(一说蓬莱人).其父被渔霸逼逝世,他同兄嫂逃往山东蓬莱落户.起初,马痴子离别兄嫂,回到广鹿岛,遇上了"八仙"之一的汉钟离,经其点化成仙,常常救助海上遇难的渔民.岛上人为了留念他,将"马痴子"尊称为"马祖".起初,马祖将本人的住处搬到了岛上老铁山的望海岭,保佑黄、渤两海过往船只,最终成为北方渔民最为敬重的"守护神"之一……
明朝万历年间,为了留念逝去的马老祖,广鹿岛人在他的居处旧址上建筑了马祖庙.每年的农历六月十六,辽东半岛的渔民们便络绎不绝,以庙会的情势祭奠他,期求鱼肥粮丰、平安全安.人们把祝愿写在红布上系于马祖庙左近的古树,在庙前扑灭一挂挂鞭炮和焰火,排好长队,期待进庙拜谒仙人的神圣一刻.庙外清静喧闹,庙内却庄严庄严.进香的人们忠诚地跪拜,口中念念有词.他们深信,唯有心无旁骛能力激动神仙.
相较于北方的妈祖文化,祭奠马祖带有随便性的颜色.庙会中,许多人把鞭炮随便往火堆里一扔,任由炸起漫天的纸灰;岛上的居民就在左近恣意摆摊叫卖,甚至赤膊上阵…….
"马祖文化"是由劳动与命运而创造出来的民俗艺术
一年一度的马祖旅游文化节在长海县广鹿岛开幕了.县文联、广鹿乡党委邀请我参加"马祖文化"研讨会,我用半个月时间,先后查阅我们本县的、周边地区的相关的县志、史志资料,还通过文联的朋友,查阅了山东一带的史志资料,如《东北历代疆域史》、《辽东志》等等.我从"海岛的历史沿革、马祖文化产生时代、马祖文化传承的特性"三个方面做了一些研究.
"马祖文化"是从马祖庙的传说而来,是长海县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艺术.这一民俗文化产生于"海南丢"的时代.明末清初,辽东战乱频繁,生灵涂炭.长山群岛时为明将毛文龙盘踞反清,与大陆交通断绝,粮源阻塞.岛上大部分居民先后放弃海岛,逃至大陆谋生,造成许多岛屿荒置.清朝初年(1662年――1736年),海南(山东)渔民来岛上落户安家.当时的历史背景鲜明,山东沿海战乱未息,连年遭灾,登州一带的居民先后乘船来岛.这些陆续从海南来的居民被统称为"海南丢".最先登岛的登州移民迄今居住390余年(据1981年10月编写的《长海县志》记载,是360余年).年代的界定是根据出土的墓碑记载,立碑年代是清代初期和清代中叶.长山群岛大部分居民,系这些移民的后裔."海南丢"时代的生活状态,是自然选择法则,奉行的是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自然规律.人们多信奉神仙,也在劳动与命运的交织中创造神仙.出于信仰使然,生活在广鹿岛的居民,在苦难中创造了救苦救难的马祖,并传承、传播至今.
海岛的历史沿革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研究"马祖文化",首先要论证长海县的历史沿革.因为一个地区的历史沿革,是界定一个地区文化形成的边界.长海县的历史,是从新石器时期开始的,据发现的原始时期贝丘遗址考证,长山列岛已有7000余年的人类史.最早的疆域划分为古九州之一青州,古代分中国为九州(据《尚书·禹贡》记载:比较常见的九州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而青州所辖的疆域又被统称为东夷之地,是人烟稀少的地方.长山群岛所在的疆域,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准确的地名,只是一个概念上的"辽东地区",后来参照山东的长山列岛,统称为外长山列岛.在现有的、所能了解到的历史记载中,这里只是"东北的疆域",至于这里有没有人口、有多少人口,没有记载.在唐代时,这片疆域由山东益都县所辖.辽、金、元时期,由宁州(金县)所辖,由盖州(盖县)所辖.明、清时期延续辖境.日、俄侵占时期(1894年),我们这里隶属俄临时关东州厅(旅顺),到1934年,日本成立关东州厅,我们又隶属关东州厅貔子窝民政署(普兰店皮口镇),到1949年11月10日,长山列岛有史以来首次置县――长山县,1953年改称长海县至今.
长海县的人口构成分三部分:海南丢,老屯人,支边支教人员.在海南丢来岛上定居以前,岛上的原住民就是老屯人.明朝大将毛文龙盘踞海岛反清,岛上大部分居民先后逃至大陆谋生,造成许多岛屿荒置.这部分人口逃到了黄海的西海岸,就是今天的皮口及城子坦一带.当几十年后,海岛上太平了,这部分人的一部分子孙又返回到海岛.当时,岛上人口发展已经进入到海南丢的时代,对这些原住民的后代统称为"老屯人".
界定一个地区的人口、文化的分类,还有一个标志,那就是方言.长海县人至今使用的方言仍然是山东登州一带的方言,是"海南丢"的方言.譬如,我们每天常说的"啖饭"、"墨黑墨黑的".(从语言学来讲,这两句话是非常标准的语言.本草纲目及鲁迅的作品中均有注释)
马祖文化产生的时代
通过长海县的历史沿革,弄清楚"马祖文化"产生于"海南丢"的时代,是广鹿岛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艺术.它的产生,可以说是山东神仙文化的延续,也可以说是苦难的海岛人民由劳动与命运而创造出来的.
人们在渔猎为生、掘地造屋的年代,过着苦难的生活,由于生存环境恶劣,当人们遇到天灾人祸、不可抗拒而无助的时候,就会想到用一种形式来祈求神灵,以消灾解难,以风调雨顺.渔民们通过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奇异的经历,用传统的方式创造了比较贴近现实需要的马祖,并把这个神灵作为抵御自然灾害、震慑社会恶霸势力的一种民间的信仰活动.由于海岛文化起源是从山东而来,创造神灵的方式也是神仙文化的传统方式.譬如,传说中当受尽苦难的马祖最无助的时候,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出现了,汉钟离出来渡化马祖成仙,这一成仙的过程,延续了神仙修炼成仙的程序(这个程序类似我们今天提拔使用干部的程序).从此,有了马祖抢险救人、除暴安良、救苦救难、降妖伏魔的故事.对马祖的信仰能传承至今,主要就是寄托了人们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国泰民安的期待.与马祖产生的同一时期,在长海县还产生了与马祖同样有代表性的海神娘娘.在这一时期,长海县的多数岛屿上都相应的修建了各自信奉的庙宇,广鹿岛修建了马祖庙,每年的农历六月十六日是庙会的日子(也说是马祖生日);海洋岛、大长山岛修建了娘娘庙,每年的正月十三日给娘娘送灯(也说是娘娘的生日),再如小长山岛的龙王庙等等.
至于"马祖文化"的传播范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仅限于长海县.是近些年,党委政府举办马祖文化旅游节,充分挖掘马祖文化,使后代子孙从中受益,带来不尽的财富,党委政府从中做了不少的工作,使马祖的传播范围更广泛一些.
马祖文化的传承特性
由劳动与命运而创造出来的民俗艺术,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生动感人.所以当马祖的传说、故事摆在人们面前,人们较多注意的,是那些生动的具象描述,相对忽略了传承的特征,而事实上,把握海岛民俗文化的基本特点,却是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去认识其深层结构的关键,即原始信仰长期留存的三个关键特性:善良的特性,神秘的特性,实用的特性.
善良的特性
相传,马老祖又名马痴子,是广鹿岛人,其父被渔霸逼死.他同兄嫂逃往山东蓬莱落户.一年,他告别兄嫂,回到广鹿岛,栖身于南泰山里修炼成仙.(他为什么会栖身在山里?对一个无家可归且孤苦无助的人,他只能到山里去.当时的山里有一个暂时可以遮风挡雨的旧庙.当时的马祖只有一领炕席)传说,马祖也是靠一领炕席,救了被赵鳖眼逼着下海钓鱼的渔民.从此,马痴子除恶扬善,除掉了他和百姓的共同仇人赵鳖眼,用一领炕席打救遇难的渔民.故事具有善良的特性.其实,善良的特性不仅仅在于故事本身,而在于"马痴子"的名号.在今天看来,"痴子"就是傻子.在海南丢的时代,对天生拥有着善良本性的人、乐善好施的人、不与人争利的人,均称呼其"痴子"(老实人),换句话说就是善良的人.按照今天组织上常说的一句话:不让老实人吃亏.现实中,大多数老实人的生存是很艰难的.这是自然的规则使然.所以"痴子"还不能解读为傻子,应该解读为善良人.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分析,在海南丢的时代,长山群岛这片疆域被称为东夷之地,当时的社会现状是没有政府,没有社会规则,人们没有限度地释放着自然的本性,突出的就是领地意识比较强,在长海县的大多数岛上都留下了争夺领地的历史痕迹.譬如,岛上许多的山、村屯,都是以姓氏命名的.如王家大山、丛家大山、唐家沟、刘家沟等等,人们一上岛就开始争夺领地,释放本性,追逐私利.不争夺领地,不追逐私利,就被认同是"痴子".马祖一家到广鹿岛落户后,应该是一户被边缘化的人家.应该是靠给别人家打鱼谋生,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马祖的故事里也提到是为赵鳖眼家出海打鱼(需要进一步考证),在海南丢的时代,最先登上广鹿岛的姓氏有王、吴、袁三姓.据《长海县志》、《辽东志》记载,山东数次移民于长山列岛,赵家应该是后上岛的移民,怎么能后来居上当上渔霸呢?有一种说法,赵家是木匠,善于修船造屋.在海南丢的时代,家里能置办起船,就有机会当上渔霸.马祖一家的善良,虽然说谋生艰难,但是,符合了神仙文化中善良的特性,为后来他"成仙得道"铺垫了基础.
今天研究马祖文化,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警示现代人,我们的先祖尽管追逐私利,争夺领地,但是,存有最珍贵的"敬畏之心";敬畏神灵,敬畏大海;不失于信仰,不争夺海域.而现今社会,有许多人没有敬畏之心;做人、做事没有信仰,大肆争夺海域,甚至掠夺了百姓赶海、用海的权力;为了追逐私利,你争我夺,不惜一切代价,毫无道德准绳,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譬如,发明捕鱼渔具"刮地穷"(俗称"地笼子"),这种高效率的渔具,给海洋鱼类带来惨重浩劫,所经过之处鱼类近乎绝迹.从古至今,多少代人也没有把海里鱼捕光,就这一代人,就这么几十年的光景,捕完父辈留下的鱼,又掠夺子孙的鱼.今天的我们缺少祖先的信仰,缺少敬畏之心,缺少善良的特性.
警示意义之二.马祖提示我们,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我们拜谒马祖,不能只为个人私利.有许多人祈求保佑升官发财是不对的,马祖的精神是让大多数穷苦百姓过上好日子.要升官发财,就要多行善积德,多为百姓做好事.马祖文化的要义是向善的,为官要做一个好官,为民要做善良人.如果善恶不分,神仙就不灵啦.
神秘的特性
"马祖文化"与蓬莱的神仙文化一脉相承,是苦难的海岛人民由劳动与命运而创造出来的精神寄托,能在民间传播,需要具备一定的神秘性.马祖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他的出现与消失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是客观存在,也是从海岛人民心里生成,包括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仿佛冥冥中与马祖有了一次神秘的交流.神秘的特性是蓝色海洋文化中"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生态的观念),"马祖文化"虽然是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以其神奇的传说,成为蓝色海洋历史与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是研究海岛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马祖文化中表现出来的朴素的哲学思想,对后人具有良好的教育启示作用.
人民是受益者,人民是创造者.蓝色海洋文化博大精深,而海岛人民用劳动与命运创造出来的民俗艺术,在蓝天碧海之间构成了一个美轮美奂、异彩纷呈的绝伦画面.当人们虔诚地去拜谒马祖,走在那神奇的山间,会体会到海洋文化的蓝,感受到秀丽、清新、宁静、豁达.似乎是蓝的灵性从亘古的海洋深处来到我们身边,凝聚着我们的情感,浸润着我们,温暖着我们的灵魂.这一片蓝,与天上的蓝相互辉映,与我们心里的蓝相互交融,从而让我们达到天、地、人合一的境界.
实用的特性
实用性是马祖文化最本质的特点,在以出海打鱼谋生的年代,在"海南丢"的时代,海难频发,人们没有能力抗衡自然灾害,生活在广鹿岛的居民,在苦难中需要一个救苦救难的"马祖",服务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在海上"抢险救灾",在陆上"管理社会",以消灾解难,以风调雨顺.譬如,传说中马祖靠一领炕席,救了出海钓鱼的渔民,除恶扬善,除掉了百姓的仇人赵鳖眼.这就是马祖的实用性,不仅仅表现在信仰心理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民众实际生活中发挥着"救难"和"管理"的作用.
过去,我们信奉马祖是救苦救难的需要.
今天,我们传播马祖文化是旅游开发的需要.
这就是民俗文化能传承的实用的特性.
长海县开始建设国际旅游避暑胜地,广鹿乡党委政府就抓住时机,旗舰出海破浪先行,文化兴岛巧夺天工.举办具有海岛民俗特色的"马祖文化旅游节",吸引各地游客上岛观光,每年有几十家旅行社组织游客上岛,还有长海诸岛、金州、普兰店、庄河等处的船东和渔民赶来参加庙会,更加深远的传播我们的马祖文化.这些年,马祖文化旅游节不仅有旅游、庙会,还有乡情介绍,推介海岛开发项目.我们从"海南丢"的时代走来,我们跨过了救苦救难保平安的时代,我们心中的企盼和希望,是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富饶,让海岛走向世界.海岛旅游业的兴起,给百姓带来实惠,人们不仅要感恩马祖,还要感恩我们的党委政府!我们的党委政府就是当代的马祖!我们的马祖文化、马祖精神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永远的传承下去.
广鹿岛老铁山全景
马祖庙马祖神像
广鹿岛老铁山全景
广鹿岛老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