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山群岛,无论是景色,特产以及文化上每个海岛大体上都是相同的,但是仔细挖掘还是有不同之处。这次大连塞里岛之行,发现了一种海鲜,在市场上基本看不到,海岛人对其的学名也无法考证,按照老一辈人传下来的习惯称呼这种海鲜为"呲子"。
寓意为这种海鲜的舌足能够呲水,久而久之就这样称呼它了,之所以称它为是塞里岛的特产,因为这里的海域退潮后海滩裸露面积广,并且非常适合这种海鲜的生长,其实长海县的其它海岛也有一定的生产,但是相比较塞里岛的这块海滩的"呲子"产量比较多,个体大。
海滩上的这个小洞往往有可能是它留下的,沿着这个洞挖下去,就能找到它。
"呲子"是生活在浅滩上的,每当退潮的时候,就把自己伪装起来,当一遇到惊吓时,它的足舌就会迅速缩到下面,于是在海滩上留下了一个小孔,这时候用铁锹挖几下,就把它擒获了。
据说是在冬天退大潮的时候,大的 "呲子"真有象牙蚌大小。
软软嫩嫩的,散发着诱人食欲的光芒。
"呲子"的外壳很薄,由于长期浸在海泥中,本来是白色的壳变成了黑灰色。"呲子"和蚬子有些类似,但是最像的是一种南方的海鲜--"象牙蚌",所以当地人也称 呼它为"小象牙蚌"